“异地就医”简单来说就是:参保人前往参保统筹地区外的其它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看病就医的行为。异地就医一般有4种:异地安置退休就医、异地转诊转院就医、异地长期居住就医和常驻异地工作就医。
这几类人群如何异地就医?
(1)首先,需要在户口所在地或者参保地申请异地备案。
目前异地备案可线上备案或者线下备案。线上备案可以通过官网、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备案;线下备案一般需要带齐相关材料(社保卡、身份证、异地就医登记表)去社保局办理。备案时需要选择定点医院,只有在定点医院看病才可以申请报销。
(2)其次,如果已经成功备案,就可以直接去备案的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和看病了,出院时就可以用医保进行结算。
总之,异地就医牢记:“就医前”—“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
- 适用场景、人群
1、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外地居住生活,社保不在该居住城市缴纳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
比如很多工作在异地,退休后回老家定居的人群,或者是随子女迁移到定居的老人;
还有一些长期在异地工作生活的人员,社保等都在异地交纳或者用人单位派遣去异地工作,参保地在异地的人群。
根据居住证明有效期或个人承诺书确定备案有效期。
2、异地转诊人员:当地医疗条件不够好,需要转诊到异地就医且当地医院开具了转诊证明的患者。
很多人比如之前在老家检查治疗,后面病情恶化,而所在医院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都有限,只能转诊治疗。像从县里转到市里或者省里,或者是转到省外的医院,都属于转诊就医。
想要转诊异地医院就医,需要所在医院开具“转诊转院证明”,并且还要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之后,才能用医保报销。
异地转诊人员包括异地门诊(含门诊特定病种)转诊人员和异地转院人员。备案有效期由各统筹区结合本地实际确定。
3、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退休后定居异地,且户籍迁入定居地的人员。
比如说在老家或户籍地缴纳医保,本人却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
备案有效期长期有效。
4、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且符合参保地有关规定的人员。
主要是:这类人群需要长期在外地居住。
根据参保地工作单位派出证明或异地工作单位证明或工作合同或个人承诺书确定备案有效期。
还有一类是除了长期异地就医4种情形以外的,可同一归类为临时异地就医。
5、异地出行临时就医人员
异地出行临时就医的情况一般出现在旅游或者出差途中,突发疾病需要紧急就医。
这种情况医保能不能报销呢?
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急诊。很多城市目前都支持“先救治,后报销”,但是报销比例会有所降低;
2)普通门诊。比如感冒发烧等,因为钱不多,异地报销也很麻烦,其实自行付掉更省事;
3)突发重病。可以拨打自己参保地电话进行咨询,目前很多城市都支持电话备案,如果能备案,后续报销就会很方便了。参保地的备案电话是“区号+12333”。
其他人员。其他符合参保地规定的省内异地就医人员,按照参保地规定执行。
因紧急救治和抢救需要,在参保地以外医疗机构接受紧急门诊诊疗的人员,可以先就诊后补办备案手续,备案有效期为10天,起始时间为首次门诊日期。备案有效期内入院治疗的,当次住院有效。
注意:如果来不及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或者参保地政策不支持,可以选择拿单据回参保地手动报销。
参保人员申请办理临时异地就医备案业务(包括异地急诊、学生异地就医、异地转诊、其他临时异地就医),除了前往全市各医保分中心前台办理外,还可以全程网上办理。
- 报销手续
1、异地就医备案流程
从今年的2021年异地门诊报销结算来看,异地就医一定要先备案。以前要到当地医保局去才可办理,现在也可线上操作。人工审核,审核周期2-3工作日,具体流程如下。
(1)线上办理
1)微信:点击【发现】,点击菜单栏最下方【小程序】;
2)搜索“备案”:出现“国家异地就医备案”的小程序,或许直接在微信菜单栏搜索“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几个字;
3)进入首页:选择城市,点击【快速备案】,然后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开始认证,截止到2021年8月,全国已经有22个省可以异地备案了。
目前小程序上,已有的22个异地备案省份: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注意:如果不在上面这些地区,也可通过【各地区的官方公众号】备案,具体可拨打社保局电话12333咨询。 江苏南京12333快速有效,记得工作日咨询哦。
或者: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网址:fuwu.nhsa.gov.cn),查询符合条件的医院,包括个人医保账户信息,当地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信息。
温馨提示:1、备案前请先确定所在参保地是否在列表中,如果误操作有可能会耽误备案进度,甚至会影响到参保人现有待遇水平。有任何疑问请拨打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电话咨询。2、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不具备取消备案功能,备案成功后如需要取消,请先咨询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后,按当地规定办理。
(2)线下办理
不能网上备案的,可去当地社保局填表办理,一般有两个重要信息:
- 备案原因:是在外地长期居住、转诊住院还是临时异地就医;
- 就医医院:填写要去的就医医院。
办理步骤:
- 需持本人的身份证和医保卡,到参保地的所在的区县医保机构。
- 填写异地就医备案申请表,然后选择在异地看病的定点医院等。
- 工作人员将你的基本情况录入异地就医备案系统,就可以直接到异地就医的定点医院看病住院,享受异地就医结算。
备案成功后,一定要记得带医保卡,才能异地就医持医保卡直接结算。
若是担心忘记携带医保卡,可在微信/支付宝申请【电子医保卡】,即【医保电子凭证】。办理方法如下:
微信小程序:“我的医保凭证”,验证身份办理即可;
支付宝:支付宝首页——城市服务——电子社保卡——升级电子社保卡。
2、报销须知
(1)异地医保报销条件
- 按照规定参加医疗保险;
2)属于医疗保险待遇享受期;
3)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例如按照规定办理异地转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等等。
【注】:具体报销条件按照本地医疗保险政策执行。
- 异地医保报销资料
1)社会保障卡;
2)有效身份证,例如身份证;
3)医疗费用原始凭证;
4)费用汇总明细清单,如有效收据单据(发票)如住院医疗费用汇总清单;
5)其它所需资料,如住院材料:住院病历首页、入院记录、手术记录、出院小结、大型检查报告单、医疗保险转诊转院绍信、出院证明、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复印件(需加盖就诊医疗机构印章);
【注】:不同地方报销资料不同,具体按照本地医保政策执行。
- 报销流程
- 参保人员携带异地就医医院出具的出院小结、发票、用药明细表、单位出具的异地就医证明到本地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报销;
2)本人身份证、医保卡、单位出具的异地就医证明(需盖公司公章),如不是企业参保则不需单位出具的异地就医证明; - 本地医院出具的转院证明,需主治医师开证明,然后该主治医师的科主任签字,再到医院医保办公室办理转院证明;
- 异地就医回当地报销比在当地就医少报10%,如没有本地医院出具的转院证明则少报20%;
- 带上以上资料到当地医保处就可以办理,基本当天就可以拿钱。
以上,为申请人先行垫付相关医疗费用,然后携带上述资料前往社保机构或医疗机构办理报销手续即可。经审核,符合条件则报销相关医疗费用。
需说明一点:部分省份已经开通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参保人可以直接出院结算,跨省异地就医正在试点。
3、时效说明
为了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我国各地区对异地医保报销时间进行了限制。因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报销时间期限也不同,但基本规定在6个月至1年的期限。
长期居住地异地就医备案信息审核后长期有效,如需变更,需6个月后回参保地现场办理。
异地转诊就医有时效要求,一般在3个月或者1年;在这期间异地反复住院使用。过了这个时效期,就可以撤销备案,回参保地使用了。关于如何撤销备案,各地政策不统一,具体可拨打12333咨询参保地医保局,以免影响后续报销。